2009年2月10日星期二

奥运来临,营销产品不如营销精神

距2008年奥运会不足365天,随着奥运倒计时,公众关注度日益提高,而企业的可运作时间日渐紧迫。奥运会作为全球几十亿人口的集体狂欢,是面向全球市场的商家们四年一度的重要营销战场。对于企业来说,成为奥运会的顶级赞助商,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占据市场先机、扩大市场份额、获得巨大利润回报的平台。2008年奥运会是一个难得的营销机会,但是企业怎样才能抓得住这个机会,怎样才能抓出实效?

 很多企业也登门拜访或者函件提问,叶茂中这厮已经不止一次和读者交流过,今天就再把自己的观点阐述一遍吧。

 能够赞助北京奥运的公司无疑是有规模和有能力的大公司,在国内,联想,海尔,中国电信等巨型企业首当其冲,这原本是他们的机会和责任,那么作为中国企业该如何挥动营销大旗呢?

 我很认同万卓环球通讯顾问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亚洲区总裁高展鹏的观点,他认为,“企业必须避免粗糙的商业主义。他们必须尊重奥运精神,从而显示出他们是真正的拥护和支持奥运价值和理想的。目前来看,现有的奥运赞助商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做得显然不够,‘少开一天车还北京一片蓝天’、‘关爱弱势人群展现企业公民价值’等重要的公关行为应该和这些奥运赞助商尽快关联起来。”

 于是这就带给我们一点启示,奥运来临,营销产品不如营销精神。

 总的说来有如下几点需要企业关注:

 1.企业文化嫁接奥云文化;我在媒体上看到竞立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张吉吉翔说,“奥运给中国市场带来的,绝不是我们通过公关、广告、媒体传播所看到的边际效益,而是整个市场因为这个商机派生出来的巨大的消费增长潜力,奥运商机不能从奥运公关、广告和媒介传播这些简单任务层面上去看,不能从单纯的营销策略层面去看,它更是企业层面的商务决策的竞争。”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卖出产品是维持生存的必要活动,但是塑造和建设一个形象,一个品牌的联想是维持长期客户――也就是维持购买力和忠诚消费的重要保证,一个品牌背后蕴涵的文化,服务意识往往要比一个产品本身的质量更让消费者倾心,所以把企业的文化和奥运精神有效嫁接是让消费者接受整个企业的有效方法。企业赞助奥运,不仅是企业品牌传播的战术,更是战略层面的。

 2. 短期看形象,长期看效果

 对于企业而言,任何一个传播都是要有后续要求的,不是说,当时一阵热闹就完了,看个热闹,图个新鲜就可以的,企业需要长期规划整个奥运营销,远见和前瞻性非常重要,如何借助奥运拉近和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距离,是值得企业进行思考的课题。

 3. 奥运不是扔钱,砸钱。

 有能力赞助的企业无疑是有实力和有能力并且有规模的,假如营销不当很容易让消费者有“扔钱,砸钱”的印象,所以,一定切记,奥运营销不是摆阔气、彰显气派;不是电视台,报纸,杂志,网站广告一上就可以了。而是需要筹划和规划,一方面提升影响力、拉近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另外一方面是为了广泛的传播品牌形象,借奥运的机会突破企业疲软的市场营销,比较优秀的案例可以参考可口可乐的冠军可乐篇广告。

 4.凸显奥运文化提升国家精神,为企业海外竞争增加动力。

 国内的奥运赞助企业多有海外投资的经历,作为国内首批或者先行者,他们值得称颂和赞扬,但是近年来由于文化不合,理念不统一,制度有谊,经营有差别等问题都不同程度遭遇了一些困难,借助奥运的东风,国家营销能力增强,对于企业而言是有莫大好处的,有利于企业在境外竞争对手面前整合品牌,捍卫市场领土保护份额。同时也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5.通过和奥运精神的对接,对外提升企业美誉度,对内提高员工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培养了员工的敬业精神。

 2008年中国作为奥运会的承办国家对于整个国家和中国企业而言都是千载难逢的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好机会,这样一个吸引全球瞩目的盛会,不仅是比赛的现场性和趣味性,最重要的是精神和文化,比如“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等口号都充分彰显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文化内涵。

 对于企业而言,赞助奥运不是简单产品+品牌=良好奥运营销。营销产品不如营销精神,正如本文所言,企业更应该重视奥运精神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

 家门口的盛事,叶茂中这厮和全国人民一同期盼中国,中国的企业有辉煌的成果。

淘宝热门商品:

 

5.00元  

皇冠 超细纤维毛巾|浴巾|干发帽|擦车巾|家居用品专卖

 

35.00 元  

08新款泰迪熊出口日本 1米超大号 抱抱熊/趴趴


来源:淘宝,购物经验分享

0 评论:

发表评论